□戴永夏
农历七月七是七夕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因此许多民俗活动都与这一美好的神话传说有关,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就是七夕乞巧习俗。
(资料图)
不过,七夕节的形成并不全是受神话故事的影响,它还有许多传说以外的因素。因此,除乞巧外,也有一些别的习俗,如拜魁星、乞美、曝衣、晒书等,同样深入民间,也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拜魁星”是七夕的一个重要习俗。魁星,又称奎星,为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认为其是主管文运的神,而七月七是他的生日,所以过去那些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都对他很崇拜,每到七夕这天,都要祭拜魁星,乞求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金榜题名。
民间又把魁星人格化,称其为“魁星爷”。传说这位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跛脚。尽管其貌不扬,但他志气奇高、才华出众,又加发奋用功,竟然高榜得中。皇帝殿试时,问他为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为何跛脚,他又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听了非常满意,看中了他的才华,就录取了他。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为此他悲愤不已,便投河自尽。岂料大难不死,又被鱼鳖救起,并升天成了主管文运的魁星。
“拜魁星”仪式都是在月光下举行。拜前先糊一个纸人(魁星)置于案上。这纸人高二尺许,宽五六寸,蓝面环眼,锦袍皂靴,左手斜捋飘胸红髯,右手执朱笔。祭品中不可缺的是煮羊头(公羊,留须带角)。这羊头两角束红纸,放在盘中,摆在魁星像前。另有茶、酒等其他祭品。
参加祭拜的人,待鸣炮焚香礼拜罢,就在香案前围桌会餐。
席间还常玩一种“取功名”游戏。玩法是一人手握桂圆、榛子、花生三种干果各一颗,这三种干果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
将这些干果往桌上投,任干果自行滚动,某种干果滚到某人跟前停下来,那个人即是状元、榜眼或探花。如投下的干果都滚偏了,则大家都没有“功名”,须重新再投,称“复考”。如都投中,称“三及第”。如其中两颗方位不正——比如桂圆、榛子都不中,只有花生停在某人跟前,此人算中了“探花”,谓之“这科出探花”,大家即向“探花”敬酒一杯,表示祝贺。敬酒的“落第考生”下“一科”继续“求取功名”,而有了“功名”的不再参加。
就这样,投一次,饮酒一巡,赶考“一科”。大家吃吃玩玩,一直玩到都有了“功名”、皆大欢喜为止。
乞美也是七夕节的一项重要习俗,主要有洗发、接露水等形式。在江南许多地方,都有七夕洗发的习俗。据说七夕这天的泉水、河水等同于银河的“圣水”,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用这样的“圣水”洗发,不但能使头发乌黑秀美,还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浙江等地的女子在七夕这天还要采木槿叶兑水洗发,或用木槿叶烧汤洗发,这样能使头发自然乌黑,而且能除去头皮屑,使容貌更美。
在潮州等地还有一个传说:织女七月七这天在机杼旁用木槿叶洗发,被牛郎看到,他见织女青丝生辉,非常美丽,遂生爱慕之情,向织女求婚。所以当地女子认为,用木槿叶洗发不仅可以年轻美丽,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浙江等地传说,七夕夜的露水是织女与牛郎相会时流下的眼泪,具有清洁美容的作用。因此在七夕的晚上,一些妇女会用脸盆等容器接一些露水,抹在眼睛和手上,据说可以使眼睛明亮、心灵手巧。
还有的地方在七月初六夜里摘鲜花放在盛水的盆内,然后把盆放在院中或房瓦上,谓之“为织女接泪”。次日早晨用以洗眼、洗发,能明目、美发。
七夕还有曝衣、晒书的习俗,此俗汉代即已有之。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
传说七月七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这天晒衣物、书籍可以更好地防虫蛀、防霉损。
汉代的晒衣习俗,到魏晋时就变了味儿,成为豪门富室炫耀财富的机会。“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就很看不起这种风气。
有一年七月七,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晒出来的全是绫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则用竹竿挑起一条又破又旧的大裤衩曝晒。有人问他,你这是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以此表示对这种浮夸之风的嘲讽和不满。
同样,晒书习俗在魏晋也成了一些文人炫耀自己的时尚。一些喜欢追求虚名的文人学士,想借晒书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便在七夕这天把家里的藏书搬出来晾晒。有人看不起这种做法,就搞了另一种形式的“晒书”。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七月七,一些文人都把书搬出来晾晒,只有一个叫郝隆的人跑到太阳底下躺着,露出肚皮暴晒。别人好奇地问他究竟在做什么,他回答说:“我晒书!”其意是蔑视那些借晒书来炫耀自己的人,另一方面也夸耀自己腹藏诗书,肚子里有学问。
除此之外,各地的七夕习俗还有许多,如乞丰年、乞子、占米价(七夕看天河显晦以预卜当年米价,晦则米贵,显则米贱)等都流行较广。
这些习俗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折射出古人生活的丰富多彩,有的习俗至今还在民间流传。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