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哈尔滨8月23日讯(记者 郭文培)网络病毒攻击、电信套路诈骗、恶意app“钓鱼”……网络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普法学法懂法刻不容缓。近年来,在网络强国建设大背景下,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普法行动,并取得一定实效。地处祖国最北边陲的黑龙江,是如何践行普法行动的?
(相关资料图)
8月21—22日,为期2天的“e法治网同心同行——全国网络普法行·黑龙江站”活动在哈尔滨进行,记者在活动中获悉,黑龙江普法行动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各地同步互动、群众积极参与等形式,深入进军营、进社区、进警营、进街道等,探索了独特的“龙江经验”。
精准预警,全力守护百姓“钱袋子”
动动手指就能走向人生巅峰?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AI换脸诈骗、虚假链接诈骗等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受害人防不胜防。
“事后打击不如事前防范。”哈尔滨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最大限度减少案件发生,最大程度降低群众财产损失,哈尔滨市公安局以市区反诈专班、派出所、社区四级联动,实行资金预警与触网类预警“双管齐下”。
图为哈尔滨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警工作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摄
一方面,坚持“科技赋能”,联合多警种部门及多家互联网公司对每条预警信息进行精准研判;另一方面,坚持“精准预警”,建立“易受骗人员数据库”,采用全量“发送预警短信+AI语音外呼”对受害人进行提醒,增强预警工作的全面性、精准性,全力守护百姓“钱袋子”。
数据显示,7月1日至今,哈尔滨市累计处置资金预警指令4839条,拦截金额529.45万元,在全国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一。
以宣促安,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除预警外,以宣促安是黑龙江普法行动的又一特点,公检法都在用别具一格的普法形式,引导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图为参观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摄
譬如,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公众开放日”活动为载体,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充分发挥全国普法教育基地作用,打造独具特色的黑龙江法院司法公开品牌。其中,“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邀请群众参观法院、观摩旁听庭审、体验法律诉讼流程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面展示法院工作新成就,不仅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也让群众“零距离”感受法治力量。
警方则积极探索“6+”宣传举措。通过“网格+警网”“基础+精准”“宣传+宣讲”“推广+创新”“线上+线下”“关键节点+主题活动”,引导群众了解掌握识骗防骗技巧,切实提升反诈防诈能力,形成浓厚的全民反诈氛围。
比如,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派出所民警变身“反诈宣讲员”,大力开展“五进”宣讲活动,切实增强防范宣传的针对性,做到宣传无死角、接地气、入人心。再如,创作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积极推广“国家反诈中心”政务号关注和APP注册工作,提升广大市民的防范意识,有效降低电诈发案几率。同时,将微信公众号平台、微信群、朋友圈、市场、广场、社区等作为反电诈宣传的主战场,通过推送案例信息、高发案件预警信息、反诈微视频等方式,最大限度提升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图为哈尔滨中央大街一角。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摄
哈尔滨中央大街是中外游客来哈尔滨的必经之地,也是著名的网红打卡地。为了借助中央大街的品牌效应,更好地推进网络普法,黑龙江省各地市联合将中央大街打造成网络普法一条街。利用活动展览区、造型打卡区和光影长廊区分享法律知识、宣传普法成果。形态各异的打卡造型将黑龙江省各市地地标性建筑和网络普法活动口号融为一体,同时配以光影效果,通过游客打卡拍照分享到社交媒体的方式,实现网上从点到面的传播,形成与网友的互动和热点话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