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在藏东南地区进行“气候变化与西风-季风协同作用”科学考察任务,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科考活动。
藏东南地区是西风-季风协同作用的关键区域,其特殊的山地地形与西南季风带来的大量水汽相互作用,孕育了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川群,是亚洲水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核心敏感区。
科考人员先后考察了位于色季拉山顶的自动气象站、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波密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墨脱国家气候观象台,以及嘎隆拉山交通/积雪观测站、扎墨公路沿途地理位置坐标水汽监测站,这些观测站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能够全天候不间断自动获取气象观测资料,为藏东南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有利保障。
科考人员围绕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下藏东南地区气候变异特征、精细化预报、卫星资料及雷达设备的应用、当地气象人才培养和观测设备国产化等进行研讨,针对高海拔地区下垫面差异、气候模式对藏东南地区模拟能力不足等进行交流,并建议加强科研学者和基层气象工作者的合作,提高气象业务服务预报水平。
(作者:周权 吴鹏 责任编辑:张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