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 > 正文

黄龙县:“冷凉”蔬菜助力产业发展“火热”

2023-08-09 10:56:42    出处:中国农科新闻网

近年来,黄龙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立足县域各镇(乡)、村、户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围绕“4+X”产业体系,在巩固提升苹果、核桃、中蜂、中药材产业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发展高山冷凉蔬菜、食用菌、大闸蟹等短平快增收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产业格局,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圪台乡和瓦子街镇凭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周期长的优势,产出的高山冷凉蔬菜甜度高、色泽好、清脆爽口,受到周边市场欢迎,逐渐成为群众新的致富产业。

机械种植,按下发展“加速键”


(资料图)

眼下,正值高山冷凉蔬菜种植的第二茬时节,在圪台乡马场村蔬菜田地头,正开着大田蔬菜移栽机的王东祥笑得合不拢嘴:“起垄、铺渗带,施肥,覆膜,插秧一体化,这要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

王东祥作为圪台乡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大户,每年到了春、夏耕种的时候,都需要雇10个人过来帮忙,至少5天才能种完,但今年只要自家的5个人最多2天就能完成种植。

这喜人的变化,是传统“汗水农业”到机械化现代农业的转变,也是黄龙县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圪台乡马场村村支书荆发明介绍说,今年马场村通过合作社引进了三台蔬菜移栽机,村民通过向合作社租借就能使用,只需自理油费,此外,村里还组织村民参与农机使用培训,让大家尽快享受到机械化种植的红利。

据了解,全县目前已经新建了瓦子街佛庄寺标准化育苗基地和瓦子街袁垛、圪台柳沟、石堡镇吉家湾等设施蔬菜基地,推行标准化育苗,机械化移栽,进一步完善蔬菜产业基础设施。截至2022年底,黄龙县高山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1800亩,产量2.55万吨,产值达0.79亿元,种植品种以西红柿、辣椒、豆角、白菜、甘兰为主。

“今年以来,全县共引进5台大田移栽机,采购3台自动化穴盘育苗机,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群众蔬菜种植效益。”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刘宇峰介绍说。

荆发明带记者来到育苗基地,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自动操作,流水运行,看着眼前的机械化育苗设施,他高兴地介绍道:“传统人工育苗,需要醒苗、练苗,不仅耗费人力,成活率也低,现在村集体育苗,一亩地就能为群众省七八百块。”育苗基地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给群众提供蔬菜社会化托管服务。

圪台乡政府主任杜芳春说,目前圪台乡已经实现了移栽机械化和育苗工厂化,建成了年育苗量达2000万株的人工智能全自动育苗基地,极大提高了群众种菜的积极性。

特色农业,走出致富“新路子”

走进蔡家川村的蔬菜种植基地,今年第二茬的菜地已经一片绿意,其中有些是刚栽种不久的小嫩苗。蔡家川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刘董孝介绍说,当地提倡错峰种植,相比于同一时间种植和销售蔬菜,错茬种植、错峰上市,在价格方面相对更有优势。

最近到了蔬菜成熟时节,蔡家川村的蔬菜种植大户郭建宏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我种了将近 400亩菜,这两天客商都来地里收菜,已经卖掉60多亩了,四五天后还要种第二茬菜。”郭建宏笑着说,“这段时间,人手不够,还雇了十几个乡亲过来帮忙,每天给150元工资。”

郭建宏从2018年开始种植高山冷凉蔬菜,他说,种植高山冷凉蔬菜在提升自家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让他从镇上提供的技能培训中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

近年来,瓦子街镇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契机,全面启动产业改革创新,建立了以高山冷凉蔬菜、中药材、食用菌、水产养殖、金丝皇菊五个产业示范基地为引领,乡村旅游、高山蔬菜、花卉中药材三大产业为支撑,产业开发、农商互联、旅游服务三个中心为保障的“533”长效致富产业发展机制。

据了解,瓦子街镇目前已经建成了延安市第一,陕西省第二的万亩高山冷凉菜基地,建成2个市级“蔬菜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被评为延安市“一乡一业示范乡镇”。

通讯员高亚蓉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扬网健康|扬州疾控发布八月防病提示 要关注食源性等疾病 夏末八月,天气以高热多雨为主,较大的湿度、较高的温度促使蚊虫、蜱虫
守望相助 风雨共渡 人保财险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8月5日,随着河北涿州主城区积水逐渐退去,当地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前期
欧普康视“牵手”小杨哥,奈何福祸相惜!7万多股民崩溃了 解读新商业的财经新媒体,报道资本市场,解读上市公司,追踪财经热点,专栏
天府融媒看大运|成都大运会代表团成员打卡街头 一边走一边“听懂”成都 体育强健人的体魄,音乐净化人的心灵。体育和音乐一向密不可分,是人类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