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厄尔尼诺将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近日,北方多地遭遇高温“炙烤”,37℃以上的高温影响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和山东等地有2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地区大范围强降雨持续,100毫米以上降雨覆盖面积达20.57万平方公里。
今夏以来,北半球多地遭遇极端高温,极端天气为何频发?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将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
(相关资料图)
6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三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
专家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叠加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多、范围更广、强度更强。
1951年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共发生了21次厄尔尼诺事件,曾给我国带来高温热浪、洪涝和干旱等影响。
比如2006年夏季受厄尔尼诺影响,重庆、四川东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等地遭遇罕见持续高温热浪。国家气候中心分析历史数据发现,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华北南部、华中北部、华东中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易偏高,部分地区高温日数可达30天以上。
“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往往偏南偏强,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多。近期江南、华南等地强降水频发就是受到厄尔尼诺状态影响的体现之一。”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说。
同时,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不利于汛期雨带移动。从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来看,正是因为汛期整条雨带围绕长江下个不停,导致长江洪水形成“峰连峰”的态势。
厄尔尼诺发生后,秋冬季我国东部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型,南方城市内涝现象凸显,出现“暖冬”概率增大。由于北方降水偏少,容易发生干旱,如2002年华北、黄淮部分地区出现夏秋连旱,2006年中东部大范围秋旱,2018年秋季黄淮、江淮等地阶段性干旱等。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在厄尔尼诺发展加强背景下,预计今年夏季我国华东南部、华中南部、西南地区南部降水易偏多,发生洪涝的风险大;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易偏少,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大。
周兵提示,南方地区降水增加,需警惕南方城市出现内涝。
对农业生产而言,近期南方降水对大部地区农田增墒蓄墒和农业蓄水有利,但也可能造成部分地区农田渍涝灾害和花期早稻“雨洗禾花”。专家建议提前疏通沟渠,降雨间隙及时清沟排水;“雨洗禾花”中高风险的早稻产区,需根据长势及时喷药施肥,以提高早稻抗逆性。
针对可能出现的阶段性高温热浪,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首席柳艳香提示,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中暑、热射病,促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也随之增大。建议公众外出做好防晒,户外工作人群尽量避开太阳直射时段工作。有关部门要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等工作。
今年夏季,我国可能出现区域性气象干旱。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建议,要抓住有利天气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加强塘坝水库的蓄水保水工作,积极引水、提水抗旱。
专家表示,影响我国气候异常尤其是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事件的因子复杂,厄尔尼诺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子。比如同样为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2004年我国气温却大范围偏低,与规律性认识并不相符,这表明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气象部门将密切监测,加强天气气候趋势的研判和预测。
关键词: